本網記者 冉鏘鳳
3月18日,初春,桐梓鎮趕場天。高山地區春寒料峭,但鎮司法所的會議室里卻熱火朝天。幾個村民圍坐在會議桌兩邊言辭激烈,唇槍舌戰,有人額冒青筋,有人緊攥拳頭,有人額頭冒汗。
“你們既然是來調解的,希望尋求法律幫助,就要聽我說幾句?!睍h桌的端頭,桐梓鎮司法所所長劉德超稍微抬手示意大家安靜。兩個多小時后,一場涉及林權糾紛的問題成功調解,一群人和和氣氣地在調解書上簽了字,笑呵呵地離開辦公室。
還沒等劉德超喝口熱水,幾位趕場的村民又拎著濕漉漉的雨傘走進辦公室,“劉所長,我來咨詢個事,想聽你的意見……”
12年來,這樣的工作場景,劉德超幾乎每天都要面對。
“我愿意學”
半路出家的“調解能手”
56歲的劉德超是地地道道的桐梓人。自1984年參加工作起,雖然先后到土地鄉、接龍鄉工作,但兜兜轉轉20多年后,他又回到桐梓。2009年,44歲的劉德超成為鎮司法所的一名“新兵”。
司法工作的業務性很強,劉德超一想到自己是個“半桶水”,心里就發慌,“對法律知識都是一知半解,概念模糊,啷個開展工作喲?”
怎么辦?學!幾年時間,劉德超認真學習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》《勞動法》《民法通則》等法律條文,發覺對很多法條理解不清,又自費購買了各類輔導書籍強化鞏固。工作中發現群眾訴求大多是財產性問題,又“啃”起了《森林法》《土地管理法》……
“那個時候,大家都說我半路出家沒必要這么認真,但如果敷衍相信你的群眾,那就有失法律的公信力,更對不起群眾的信任?!闭J真的劉德超不允許自己在工作中有半點失誤。
在擔任桐梓司法所負責人最開頭的好幾年,曾經負責三鄉一鎮的司法行政工作,還管教著10幾個社區服刑人員,幾年都是“光桿司令”,工作狀態就是白天翻山調解,晚上翻材料學習。
10多年來,劉德超經手調解的矛盾糾紛1000多件,重大疑難糾紛40余件,受理的咨詢、求助2萬多起。他在調解的每一件糾紛中能正確運用法律政策,給當事人講道理、辯是非,公正公平提出調解意見,調解成功率98%以上。
2011年,劉德超被評為“重慶市人民調解能手”,并以個人名字成立了“德超調解室”,成為叫響周邊鄉鎮群眾信賴的品牌。
“我愿意幫”
跪地辦公也巴心巴腸
在劉德超的辦公桌下有個烤箱,上面放了一床小毛毯。估計已用多年,毛毯的顏色有些晦暗。
指著它,劉德超笑著說:“我用這個不是烤火的,是我辦公的好助手,離不開喲?!?/p>
原來,劉德超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,站和坐都有問題。為了兼顧工作、緩解疼痛,劉德超自創了腰椎間盤新療法:跪在鋪上毛毯的烤箱上辦公,這一堅持就是4年。
“只要腦袋和嘴沒問題,一樣可以干調解工作?!眲⒌鲁f,雖然領導多次讓自己請長假去好好治一下,但自己也老了,好不容易才學的法律法規,長時間不用,就怕忘記了。
“其實劉所長是怕群眾來了找不到他著急,不能為群眾辦好事?!蓖╄麈傸h委書記陳正爐說,群眾調解工作稍有怠慢就容易演變為信訪或者刑事民事案件,正因為劉德超兢兢業業的工作,不僅桐梓的老百姓愛找他,周邊鄉鎮的群眾遇到大事難事,也第一時間想到他。
2018年4月的一天夜里,劉德超接到秦某的一個電話。電話里秦某語調急促,邏輯也不大清楚,說著說著就在電話那頭哭了起來。劉德超一邊安慰他,一邊慢慢地問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。
原來,秦某在山上做事時被安全繩絞斷了一條腿。和秦某一同進山的同伴,也是臨時雇用他的老板是外地人,眼見出事了,不但未立即施救,反而在驚惶中丟下他跑了。秦某在大山深處拖著血淋淋的身體爬回家時已是深夜,親戚們立即送醫搶救,命是保住了,但是一條腿沒了,壯勞力一下子變成了殘疾人。秦某一家雖多次給老板打電話,但對方直接關機人間蒸發了。秦某走投無路,抱著最后一線希望撥通了劉德超的電話。
掛上電話,劉德超犯了難:按屬地原則來說,這個人本來不在自己服務的范圍之內,自己可以不管,但是一想到這個來電是秦某一家人的信任,他如芒在背。
經過與當地派出所商量且多方調查后,劉德超又聯系了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,為秦某申請法律援助,提起民事訴訟。經過一審、二審判決,秦某獲賠16萬余元,且已執行到位。收到賠償款的那一天,秦某一家人找到劉德超當面跪謝。
“我愿意教”
有求必應且甘當人梯
在劉德超的辦公室,墻上標語吸人眼球:有理也要讓三分,得饒人處且饒人。這是劉德超在工作時都會說的一句話。
37年的基層工作經歷,讓劉德超與桐梓山的老百姓建立起了深情厚誼,對群眾的合理訴求咨詢有求必應。
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。劉德超立即加入桐梓鎮疫情防控的排查和宣傳隊伍,但調解工作從未落下。僅當年春節期間,劉德超通過電話、微信的方式,不見面調解糾紛6起。
群眾的心結解開了,但劉德超多年的心結一直沒解。
2013年11月,劉德超父親過世時,他正在辦公室調解糾紛,“自己沒有在床前盡孝,陪著父親走完最后一程?!毖约按?,這位兩鬢斑白的漢子紅了眼圈:“每年過年,我總是在父親墳前多上一柱香,只希望他老人家能體諒、理解我?!?/p>
多年在調解一線,劉德超一直秉持用心用情的“司法調解六步工作法”--一張笑臉、一杯熱水、一聲問候,讓來者感受溫暖;專心聽、認真記、積極辦,讓來者看到希望。
“德超工作室”是鎮上的年輕黨員、社區干部學習的第一站,學習怎樣面對矛盾、怎樣與群眾打交道。區司法局把“德超工作室”作為全區人民調解員的實訓基地,每一年,幾十個新面孔在這個高寒鄉鎮所去去來來。
一位曾經受訓的學員說:“跟著劉所在工作室學上三五個月,調解糾紛時自己的底氣更足了?!?/p>
劉德超說,自己是一名30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,正因為有黨的培養教育,自己才能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國家干部,所以自己也有義務甘為人梯,培養更多的接班人,更好地為群眾服務。